热点资讯
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:FH至尊 > 最新动态 >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,晚年悔恨:若没选错,我便是元帅之首
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,晚年悔恨:若没选错,我便是元帅之首发布日期:2024-08-22 22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1955年9月27日,开国十大元帅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,授衔仪式开始后,毛主席将开国元帅的委任状分别授予朱德、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贺龙、陈毅、罗荣桓、徐向前、聂荣臻、叶剑英等十位杰出将领。

国人都知道,“十大元帅”中的每个人,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,亦或是解放战争时期,都曾立下过赫赫战功,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,十位元帅也是在不断的战斗中逐渐成长了起来。

而值得一提的是,十大元帅中的朱总司令、贺龙元帅、叶剑英元帅、刘伯承元帅、聂荣臻元帅、林彪元帅、陈毅元帅、徐向前元帅还曾归属于同一个人指挥,而这位曾经指挥过八位元帅的将领就是张发奎。

1955年授衔时,张发奎正在客厅翻阅桌子上的报纸,当看到十大元帅的名单后,张发奎低头沉思了许久,仿佛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又浮上了心头,突然,张发奎哑然失笑,喃喃自语的感叹道:“如果我没选错路,当是元帅之首。”

那么,张发奎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?他口中的“选错路”指的又是什么?“选错”之后张发奎的人生最后发生了哪些改变呢?

张发奎的从军史也称得上是一段传奇,张发奎出生于晚清时期,小的时候家境还算优渥,张发奎也因此入学堂接受了新式教育,后来又入武昌第二军官预备学校学习,如果张发奎的人生一路这样顺风顺水,或许张发奎也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
但是,1916年年初,张发奎却因为参加了反袁运动不得不离开学校,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张发奎都处于有家不能回的状态,面对独自生活的压力,张发奎决定只身前往广州,在那里张发奎做过短工,也学过织染,但当时时局混乱,即使张发奎再怎么努力工作,生活也难以为继,直到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,张发奎才决定要参军,起码还有口饭吃。

张发奎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,参军后,张发奎因能力出众被推荐进入同盟会,并在1915年参加粤军,随后参与二次讨袁,此战张发奎勇冠三军,给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战后张发奎被升为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三营少校营长,与薛岳、叶挺并称为“三剑客”,后来讨伐陈炯明部时,张发奎率军参加战斗立下大功,又被擢升为团长。

当时张发奎有多耀眼呢?在讨伐陈炯明的时候,陈炯明曾想尽办法要将张发奎收入麾下,为此,陈炯明还派了广东陆军小学的校长翁式亮给张发奎写信,信中表明自己对张发奎的喜爱之情,但张发奎却直接回绝,并表示:“师恩难忘,恕难从命”。

正因为张发奎在面对陈炯明的巧言令色时不动声色,一心拥护革命正途,而且张发奎本人也功勋卓著,所以战斗结束后没多久,张发奎就升至第4军独立旅旅长,全旅1700余人,后又被提拔为第12师师长,这样晋升速度在军中极为罕见。

1926年6月,北伐战争正式打响,张发奎也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新篇章,此战张发奎勇猛异常,先是在湖南收复醴陵、平江,紧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在汀泗桥大败吴佩孚的部队,到当年10月,张发奎已经打至武昌,为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

攻下武昌后,张发奎仍没有停下脚步,在此之后,张发奎又向江西进军,路上遇到孙传芳、谢鸿勋部阻拦,张发奎率军将其全歼,并在几个月后协助第七军攻克九江,拿下了南昌城,因行军有功,张发奎所在的师改为第四军,第四军号称是没有败绩的“铁军”,而张发奎则任这支“铁军”的军长。

张发奎治军有方,而且自身功勋卓著,所以当时张发奎的麾下招揽了很多青年才俊,这其中就包括了朱总司令、贺龙元帅、叶剑英元帅、刘伯承元帅、聂荣臻元帅、林彪元帅、陈毅元帅、徐向前元帅等八位日后的共和国元帅。

北伐战争结束后,蒋介石反心渐起,对我党进步人士大肆围捕,当时很多势力都不愿意再接纳我党人员,但张发奎始终对我党笑脸相迎,不仅接纳了我党的青年才俊,还将其收入麾下委以重任,李宗仁劝张发奎小心我党“越俎代庖”,张发奎也只是笑着说道:

别的不说,叶挺是我的同乡小兄弟,万不会为难我;叶剑英曾是我的参谋长;要说反骨,恐怕只有贺龙,他有自己的部队,但我对他很好,他是领情的......

“四一二”之后,蒋介石反心更甚,在此期间张发奎一度想发兵讨伐蒋介石,但因汪精卫的从中阻拦,张发奎并未得手,汪精卫和蒋介石一样,都希望张发奎能将矛头对准我党,张发奎与汪精卫私交甚好,所以对汪精卫的命令,张发奎不愿违背,但也不热衷此事,一般都只是嘴上答应应付了事。

而在此期间,汪精卫不止一次的对张发奎施压,并三令五申的要求张发奎清除军队中包含的共党分子,对此,张发奎的态度非常明确,直接回复道:“革命完成以前,革命力量不应被分裂。”

张发奎坚定拥护革命的态度我党看在眼中,因此在赴广东之前,我党多次派人与张发奎接触,试图争取张发奎加入我党,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,只不过张发奎对我党是有好感不假,但如果真的让他改换门庭,张发奎是没有这种魄力的。

不过我党始终抱有万分之一的希望,饶是张发奎已经有站队汪精卫的想法,我党依然不断派人与其接触,还将其列为主席团成员,当时为争取到张发奎,我军甚至还打出了“拥护张总指挥”的标语。

只不过,汪精卫也从未放弃过同化张发奎,在汪精卫的巧言令色之下,张发奎的内心逐渐动摇,最终在1927年11月17日这一天,张发奎发起“广州张黄事变”,正式宣布拥护汪精卫,驱逐桂系部队。

当时的张发奎或许并没有意识到,正是倒向汪精卫的这个决定,让他从此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悔恨之路,而在此之前,贺龙、叶挺等人已在南昌起义之后沿抚河南下,正式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。

对于南昌起义,张发奎一直耿耿于怀,在张发奎看来,自己已包容至极,但身为骨干的贺龙、叶挺等人却不顾情分起兵离去,致使自己颜面尽失,这是对他的极大羞辱,殊不知,贺龙、叶挺等人是为革命,为救国救民而奋斗,是大义之举。

也正因此,张发奎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,最终在汪精卫的挑唆下,张发奎与我党渐行渐远,后来张发奎的原参谋长叶剑英和张太雷等人发动广州起义,张发奎紧急集结部队回援广州,经此一战,张发奎与我党此前建立的友好关系正式宣告破裂。

只不过张发奎也没捞到什么好处,广州起义结束后,张发奎因遭到舆论的谴责,被迫通电下野,远赴欧洲,这背后自然有蒋介石的“功劳”,众所周知,蒋介石的心胸并不宽广,对当年张发奎反蒋一事一直耿耿于怀,所以张发奎犯错,蒋介石自是不会放过。

1935年,张发奎返回国内,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,张发奎数次面见蒋介石,提出:“今后中国之出路,唯有抗战之一途”,后来全面抗战开始后,41岁的张发奎又表示:“如果这次不能对日作战,我决定入山为僧,今后永不问世事。”

1937年8月,已经8年没带过兵的张发奎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,在浦东,张发奎击退日寇数十次冲锋,同时指挥炮兵对日军司令部和旗舰“出云号”进行连续炮击,虽然最后未能守住上海,但却重创日军,一战扬威。

抗战胜利后,张发奎眼见蒋介石逐渐势大,国民党军又背靠美国,拥有先进的美械装备,实力不容小觑,所以张发奎也跟着盲目站队蒋介石,甚至还扬言国民党军会取得全中国的胜利,但谁也没想到,短短几年内,国民党军节节败退,蒋介石也不得已下野。

1949年7月,眼见战局不利,已无翻身的可能性,张发奎辞去陆军总司令之职,远赴香港定居,从此远离政治和军事,再未回到大陆,在此期间,蒋介石曾多次邀请其入台北共事,均遭到了张发奎的拒绝。

正因为张发奎有如此传奇的军旅生涯,所以当看到我军举行授衔典礼时,张发奎才会感到落寞,毕竟十大元帅中有八人是从他手底下走出来的,如果不是走错了那一步,或许在授衔典礼上,也会有他的一席之位。

只不过这世上没有后悔药,张发奎再怎么懊恼也挽回不了,人生最要紧的几步路,一旦走错,追悔莫及,无力回天,不过虽然有遗憾,但张发奎也不失为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,值得后人敬重。

发布于:天津市